採訪/林信錡、蕭譯婷,編輯、整理/蕭譯婷
劉揚銘,《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一書作者,曾經在《經理人月刊》擔任主編,現在是自由編輯與專欄作家。他笑稱自己是「從地獄回來的男人」,並以他過去的職場經歷跟我們分享對於工作的所思所想。
是什麼原因讓你有想辭職的念頭,並踏上獨立工作者?
「我研究所畢業後做的唯一一份工作是在《經理人月刊》擔任編輯,而且從創刊前就進到這間公司,在這七年間與《經理人月刊》一起成長。」劉揚銘自言,他其實非常熱愛在雜誌社的工作,但面臨每個月的截稿大限,沒日沒夜的加班趕稿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工作的第七年時,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壓力過大,身體出了狀況而無法負荷,因此決定先離職好好休養身心。
辭職後的一個月間,他雖不再背負著龐大的工作量與趕稿壓力,卻覺得整天無所事事,如同人生失去目標一般。於是他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重回職場了呢?」但同時也擔心:「如果回去上班,又會回到天昏地暗的趕稿生活吧!」在這種矛盾心理的煎熬下,他發現一個問題:
為何人對於工作總有許多埋怨,可一旦辭職或失業卻又感到恐慌?
而當時剛退休的父親正好找他一同單車環島。在旅行過程中,常有人問他父親:「為什麼兒子有空能陪你呢?他在哪裡高就?」但是,不但旁人在聽到他沒有工作時, 就一副觸碰到禁忌問題般而感到抱歉,連自己的父親也不希望別人知道他沒有工作。他開始感到奇怪:
為何工作會成為一位成年人的身分標記,而沒有工作又像一張標籤貼在我的身上呢?工作與人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這些問題在他心中不斷醞釀發酵,此時剛好有雜誌社的朋友找自己接案,從此便踏上了自由工作者的道路,後來更成為專欄作家,讓自己有機會能夠把對於工作的反思記錄下來。
什麼原因催生了《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這本書?
雖然開始靠著接案維生,但他也承認長久下來自己也會對這種生活感到厭倦,於是便開始經營部落格並撰寫與制服美少女相關的文章,將自己的興趣與想法化為文字。不僅將心中的熱情點燃,更為自己抓住了新的的工作機會。
他笑著告訴我們:「因為經營部落格而認識的一位擔任報社編輯的制服控同好推薦他去應徵udn的專欄作家,所以他將自己對於工作的所思所想寫成文章並投稿過去,而udn編輯剛好也讀過作者部落格的文章並覺得滿有趣的,從此之後便開始在udn鳴人堂、Yahoo新聞擔任專欄作家。」因為自己的工作喜好而得到成為專欄作家的機會,甚至還能出書,都是他當初在寫部落格時從未預期的。
其實人與工作的關係就像戀愛一樣,我很喜歡這份工作但卻被老闆解雇或自願選擇辭職,究竟是這份工作帶給我的壓力太大?還是我本身無法適應這份工作?
閒聊之時,提到了談戀愛之於大學生活的重要性,接著話鋒一轉,生動地用「戀愛」來比喻人與工作間的關係。他說自己就是從這個角度開始回想過去在職場上的經歷,並試著在專欄裡寫些與職涯、工作哲學相關的文章,最後才有了《上班,辭職,還是撐下去?》這本書的誕生。
理想的工作應該符合什麼條件?
「理想的工作要靠自己創造。」他用堅定的眼光告訴我們。
如果用反向思考來想,其實每間公司在應徵員工時所設的職位幾乎都是「因事設人」,因為某些事務需要人處理才開放職缺,因此天底下沒有能完全符合期待並適合自己的工作,而是「人」自己要去適應與磨合。所以與其改變自己去適應工作,揚銘決定創造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
「例如,我名片上的頭銜——『自由編輯』,靈感其實是來自於《編集時代》一書的作者深澤慶太,他不僅曾經擔任過編輯、寫專欄,跨足網站設計與編輯、策展等各種領域,而我經常在思考自己除了寫專欄、經營部落格外,是否還有能力將觸角伸到不同領域呢?」
如何才能發現熱情,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先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並想辦法增強前者而非彌補後者。
增強優點相對而言較容易,而用盡全力彌補缺點,充其量也只能提升至平均水準罷了。「因為曾經擔任過雜誌社編輯,才比他人有了多一些的優勢能夠擔任文字工作者。」揚銘說。
但他也承認,優勢與劣勢並非絕對,兩者之間的相互轉換是可能的。「100公尺短跑的世界紀錄保持人「牙買加閃電」Usain Bolt,作為短跑選手因為先天上的缺點,導致起跑速度較慢,但他卻能利用原本的缺點,將之轉化為優點,讓自己後半段跑步速度變快,將曾經不被看好的劣勢轉化成優勢。」揚銘舉例。
認清自己的優劣勢後,可以多方嘗試並盡量選擇做自己喜歡、擅長、而且為社會價值所看重的事情。
雖然多數人會面臨三選二的困境: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工作,但無法維持生活;做自己擅長且受到社會認同的工作,卻感到痛苦;做自己喜歡且社會所看重的工作,可是一點都不擅長。
「我在離開雜誌社的前一年提出了『在商業雜誌談論AKB48』的主題,出版後也受到各方好評。但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後,我完全感受不到快樂與成就感,只有空虛疲憊的身體還支撐著我。這時候我便發現,我的熱情已經在庸庸碌碌的趕稿生活中被消磨殆盡。」揚銘說。
「當你完成某項工作並得到滿足與成就感而非心力交瘁時,或許就是這份熱情出現的時候!」揚銘說。
從職場工作者轉為獨立工作者,最大的轉變是什麼?
在面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出了一點問題後,劉揚銘對自己深刻反思:「這樣的生活真的是自己要的嗎?」並在之後毅然地踏上了獨立工作者的道路。
作為一位領固定薪水的職場工作者,工作當然較為穩定有保障,但也無法挑選自己想做的事,而且還容易背負著沉重壓力。而現在,我可以決定是否接案或如何安排工作與休假時間,雖然沒有穩定收入來源,但可以選其所好,也不必每天過著昏天暗地的趕稿生活。
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及反思哪些事?
其實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成功的定義」,但擁有財富與高社經地位就算是成功嗎?畢竟賺錢賺到一定程度後,每多賺一分錢所獲得的滿足感會下降,而且一份工作也不保證能做得長長久久,安穩的工作與收入更讓人忘了去思考工作之於人生的意義。所以他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萬一公司倒閉了,他還有沒有能力能存活在這世界上?
亞里斯多德曾說:「幸福不是靜止的狀態,而是進行中的動態。」
若一個人能將時間與精力投注在自己喜愛且擅長的事情上便是一種幸福,也才有機會可以做得盡善盡美。
對於想踏上自由獨立工作者的人,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
(1) 要有工作紀律:雖然可以自己安排時間,但還是要維持正常、規律的生活。劉揚銘笑說:「自由工作者與即使打混摸魚也能照領薪水的公司員工不同,如果沒有努力工作,就沒有收入來源能維持生活。」他甚至不藏私地打開自己的記事本給我們參考。我們發現,他已經預先規劃好下週行程與工作時間,並且把工作日與休假日區分開來,非常有條有理。
(2) 尋找潛在客戶:問問自己擁有哪些能力?又能為哪些客群服務?除了出書、寫專欄,他還試著為品牌撰寫文案、編輯刊物,他相信多去嘗試會開啟不同的工作機會!
(3) 懂得為自己的服務訂價:例如該如何與客戶協調文章稿費。
他謙虛的向我們表示,這三點只是他這些年來作為自由工作者的一點小小心得,但可以給未來想成為自由獨立工作者的朋友們一點建議,還不斷強調讀者們甚至可以把這些話當成空氣!畢竟,他相信的就是:
「如果不夠反骨,別當自由工作者!」